路橋人、路橋事、路橋心
來源: 鄂咸高速 時間: 2023-03-10
曾幾何時,我無數次的夢想著自己的未來,在心中譜寫著人生中最美的那束光環;曾幾何時,我無數次的感嘆著自己的人生,在人世蒼茫誰主沉浮中苦尋著自己的目標,定位自己的位置。歲月如白駒過隙,經過十多年的勤奮學習,在面對人生道路延伸的方向,帶著青春的步伐,伴著對未來的憧憬,我來到了聯投湖北路橋,開啟我人生新的征程。
到今年7月,我參加工作就正好5年了。回顧自己5年的路橋生涯,迷茫過,無助過,失誤過,有過淚水和悔恨,但更多的是歡樂和喜悅。今天,借著聯投征文的契機,逐層打開過往的回憶,就像播放影片時按下回放鍵,那些精彩的片斷就會在眼前一一瞬間掠過。
一、路橋的人:堅守
2013年7月,經歷了1周崗前培訓的我和另外2個新同事一起來到了恩來高速三標項目部。第一次來到恩施——一個離家800公里的地方,坐在顛簸的汽車上,沿途是愈加偏僻的荒郊野嶺,想著與家中的親人好友愈行愈遠,我的眼眶漸漸地濕潤了。幸而身旁的老員工察覺到我的沮喪,他們用風趣的見聞和善意的玩笑開解我,讓我的心情輕松不少。看著他們黝黑的臉龐上因談笑風生而愈發鮮活,整個空氣中都彌漫著歡樂的氣息,我不禁對新項目多了幾分憧憬與向往。
在恩來,按照項目上新人輪崗的制度,我的第一個部門是工地試驗室。初入試驗室的日子簡單而又單純,每天就是穿梭在集料室梁場拌合站之間,取樣,做實驗;有時候去施工現場和施工員一起做個實體檢測,大部分的時候還是處理數據,核對校準。工作雖繁瑣,卻也簡單。吃飯在食堂,睡覺在宿舍。雖然娛樂活動不多,但也覺得充實。只是在QQ空間里展示我的生活時,很多好友的回帖都是,“不能想象作為獨生子你會呆在工地上”,“工地完全就不是你能呆的地方”之類的評論。一開始看到這些,我還能一笑而過,時間久了,我的內心也開始打起了退堂鼓,離開的念頭也隱隱在腦海浮現。直到有一天我把自己內心的想法告訴了我的領導胡主任——一位在我來到試驗室后一直對我照顧有加的人,她勸了我很多,那句“一個成年人就該有自己的判斷,怎么能聽風就是雨”,讓我面紅耳赤。我暗暗下定決心,一定不能退縮,荒郊野嶺又如何,枯燥繁瑣又如何!這工地,我待定了!
二、路橋的事:家事
2013年底,我輪崗到了施工現場,環境不同、工作內容也有很大的差異,我經歷了一段非常艱難的適應期,此時,現場的同事們給了我很好的適應條件。我在學習測量時,當時的測量主管老覃時常針對測量工作的方方面面給予我指導和點撥,也會耐心地讓我操作儀器,幫我跑點,這些對我來說是一段寶貴的鍛煉和成長。當時的現場老同志多,對我而言就是教科書多,我很喜歡跟他們一起聊天,他們的很多經歷其實就是一部部珍貴的人生之書,當我心懷敬意去打開閱讀時,每一本都有值得謹記于心的哲理。
通過領導和同事的幫助和教導,我慢慢進入了角色,我開始將書本上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的施工建設相結合起來,并對各項工程的施工工藝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從圖紙復核、紅線復測、導線點復測加密到工程建設過程中的測量放樣、資料填寫、土方現場施工、橋涵構造物鋼筋制作等等,我也從一名建筑小白逐漸成長為合格的職業人。在現場,我經歷了人生中的無數個第一次——第一次登上52米高墩檢查墩柱偏位;第一次給新進場的工人交底;第一次離開師傅獨自指導蓋梁施工;也有第一次被鋼筋劃破褲子,從土坡狼狽滑下的囧事……當我第一次看到自己監督施工的墩柱拆模后露出平整的外壁時,我的心底突然生出一種成就感,那是一種無法用精確的語言去描述的激動——他就像一個父親看到麟兒誕生的心情。人們常說一個人的成就感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社會認同感,二是自我成就感。在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做成一件又一件事情的那一刻,我愈發能夠體會到老路橋人心中的那份成就獲得感了。
2014年的春節是我人生第一次在工地過年。記得那是一個細雪紛飛的冬夜,我和幾個同事在房間里閑聊,其中有一位鄧姓同事說他來到路橋已近10年了,老婆孩子遠在西安,平時一年才回去2-3次,我不禁好奇地問他:“你總是呆在項目上,難道不想家里的老婆孩子?她們能理解你的工作嗎?”他輕輕嘆了口氣,這樣對我說:“當然想,每天都想,也許在老婆孩子眼里,我就像是個匆匆的過客。我對他們確實有太多的虧欠,但是我只能在物質上好好補償他們。雖然每次離家出門時都有萬分不舍,但回到項目上,我又有一種回家的感覺!”是啊,鄉愁是每個漂泊在外的游子心頭揮之不去的羈絆,他一頭挑起了游子對家鄉的眷戀的情感,一頭掛著親人的無限的思念,他悄無聲息地染白了漂泊在外的人兒的雙鬢。余光中先生的那幾句“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這寥寥幾句,撩動多少人難以名狀的思緒。我本以為“莫把他鄉作故鄉”是至理名言,不料老鄧的話讓我恍然大悟------兩頭本來都是家!我想,這正是路橋能歷經60年風雨取得長足發展的關鍵——以公司為家,這也是我進入路橋后上的最深動的一堂課。
三、路橋的心:責任與團結
2015年,我來到了廣東龍懷項目,在這里,我又遇到了新的挑戰。我們所在的項目處在廣東英德市的一個小鎮旁,這個鎮子以客家人居多,當地的客家方言我們很難聽懂,而且當地年齡稍大的中年人都不太會說普通話,項目期間由于語言不暢帶了了很多溝通問題。做工程的知道,項目實施過程中最困難的不一定是技術難題,有時候制約項目的往往是地方協調,而協調問題的關鍵在于溝通。龍懷項目破土動工以后,經常有村民因征地問題阻礙施工正常進行,由于雙方語言溝通困難,這種時候我們總會不厭其煩地對著征地圖一遍一遍給村民講解,拿著儀器一點點地給他們量測。
期間,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我們協調部的王書記對我們的告誡:出現問題,老百姓找上門來,你們一定要有耐心,你們要配合他們,不能讓別人動手,這是你們作為路橋施工人員的責任,你們在外的一舉一動都代表著路橋。之后面對很多問題的時候,龍懷的經歷和這句話都會在我耳邊回響,它告訴我的不僅僅是如何如何去和別人有條有理地溝通,更重要的是傳遞一種企業的核心價值觀——責任感。
去年下半年,我被調入鄂咸高速總承包項目部一分部工程部任部長。鄂咸高速線路長、工程量大、工期緊、施工難度大。作為一分部的一員我面臨著工作量大、工作內容復雜的挑戰,工作期間我主要負責分部的施工方案編制審查、協作隊伍管理、工程變更、三改三遷工作,并配合合同部門完成協作隊伍結算、計劃報表、項目計量等工作。同時我還負責項目一期土建工程進度計劃編制,配合項目領導與業主、設計咨詢單位進行溝通協商,站在項目層面進行計劃控制,以節約工期,減少成本,實現項目利益最大化。內外業側重點的轉換,辦事和思考問題的方式的轉變,這一切對我來說都是一個新的挑戰。分部的吳總給了我兩本書,猶記得那會兒每天一有空就趴在辦公桌上讀書、研究方案,領導們每次出去檢查都帶著我,傳幫帶的個體化體驗也更鮮明,在鄂咸的一年多時間里,雖然在工作上出現過一些紕漏,也鬧過一些笑話,但是領導和同事們還是給與了我最大的支持和幫助,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一個和諧而成熟團隊所擁有的特質——團結!
回憶和總結是一首久唱不衰的老歌,是高潮之后的余音繞耳。回憶過去,一代代為路橋建設而奔走于五湖四海的前輩們,他們行走在風風雨雨的道路上,用無數的平凡,用一回回穿越荒蕪的人生經歷,成就了路橋企業的偉大!展望今朝,年輕的路橋人亦是一群懷抱信仰的奮斗者,他們帶著奉獻的信仰起航,奔赴在祖國各地建功立業。
在路橋的五年,我翻過了崇山峻嶺的恩來,也走過了四季如夏的廣東龍懷,現在我來到了讓我有近鄉情怯之感的鄂咸。一路走來,我看到了很多,學習到了更多,在磨損的設備上,在高聳的土堆間,在混凝土的凝結中,在一本本卷腳的圖紙里,我收獲了進步的法則,學習到了奮斗的天平。我忘不了工作中前輩們那諄諄無私的言傳身教;忘不了工作中同事們盡力拼搏的身影;忘不了施工中生龍活虎的師傅們;忘不了翻山越嶺攀爬的汗水……他們讓我學會了堅守,學會了成長,學會了以公司為家,學會了責任與團結,這些精神和感情給予我前進的動力,伴隨著我一步步奮勇爭先。上一個聯投十年,我陪伴了五年,下一個百年,正是青春正盛年紀的我,必將以更強烈的風險精神,勇于擔當,追求卓越,和路橋公司一起建設更多更好的工程,為聯投百年老店助力加油。
相關新聞:
相關圖片:
相關附件: